常德特训学校有劳动体验吗,学校志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,电影《头脑特工队》里的小女孩莱莉有一个幻想的伙伴,一只粉色的大象冰棒,陪伴她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,随者莱莉的长大,它被逐渐封存在小女孩的长期记忆区(潜意识)里。
孩子幻想出一个伙伴,它可能存在实体—一个一直放在枕边的小熊,一个毯子,一盆花,孩子时不时地会跟它说说话,讲讲自己的心事:它也可能是完全幻想出来的,不存在的一个角色,类似于电影里的粉色大象冰棒,它只存在于孩子的头脑里,孩子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伙伴,就会出现我们家长观察到的现象:看见孩子对着空气自言自语。这些类似的行为,在心理学里被称为假想伙伴。
假想伙伴,即年幼的孩子(特别是独生子女,—般在学前或者学龄儿童),存在一个幻想中的朋友,他经常跟它对话、幻想一些冒险行为,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。
有的家长担心,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太孤独了,才会产生这种幻想,实际并非如此。美国心理学研究者曾对152个学前儿童进行跟踪调查,并得出结论:约有65%的孩子在7岁左右的时候。曾出现过假想伙伴,甚至有的青少年也仍然存在假想伙伴。虽然这个假想的伙伴非常真实,但是孩子们通常都知道他们虛构的朋友并不是真实的,并随着年龄的增长,大多数假想伙伴会被孩子遗忘。
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把人的一生的人格成长分为8个发展阶段,在学前期(4~7岁)、学龄期(7~12岁) 是最常出现假想伙伴的时期。其中,学前期又被称为游戏期,是指游戏是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活动,假想伙伴就是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游戏形式。
有研究显示,假想伙伴是儿童的一种心理需求,通过假想伙伴,可以帮助孩子不断地运用其想象力,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,并在不断地与假想伙伴交流的过程中,逐渐地学会区分“自我”和“他人”,从而不断地将“自我”分化出来,形成独立自主意识。同时,孩子在跟幻想的“朋友”交流的过程中,会具有
换位思考的能力,这也帮助即将进人学龄期的孩子增加其社会生存力。